福建三明永安大夫第,建筑构造布局暗藏玄机

时间:2023-3-26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
大夫第位于三明永安市吉山村后仔坑,原是黄曾樾妹妹的住宅。黄曾樾在抗战期间任福建省政府驿运管理处副处长时先居住于此,后又在大夫第后盖建新屋,因其住地长满翠竹,又与慈母居住在一块,故黄曾樾将住宅取名慈竹居。慈竹居现已拆毁,大夫第尚存。士大夫是中国古代官僚的统称,也指做了官的读书人。昔时这座建筑内出过两位士大夫,故称其为大夫第。

大夫第建筑坐东朝西,面积平方米,建于清道光丙午二十六年(年),二进五开间双护厝,悬山式屋顶,穿斗式木结构。远观大夫第,如同一把太师椅:建筑前低后高,富有曲线。一二进建筑形同椅背,两侧护厝好似扶手,空旷的庭院恰如椅座,搭配起来相得益彰,既稳重端庄,又不乏韵律变化。整座建筑围绕在以青砖砌起的围墙内。围墙外有半月形池塘。建筑前设池塘,水象征财富,宅地前设池塘能聚拢财气,寓意家庭兴旺、财源滚滚而来;此外,设水塘也能增加景观之美:看建筑掩映在青山翠竹之中,前部又有天光水影徘徊,荷叶田田,鱼翔浅底,集大自然之趣于一身,别有一番风味。

围墙南面设门,入内是庭院,右侧护厝第一间为书房,为主人攻书读经之处。一进建筑大门悬有“大夫第”隔额。前厅门内有“存养”匾额。存养即存心修养之意。儒家学说认为道德修养必须注意把无有不差的“心”存养起来。孟子曾说“养心募善于寡欲”;朱熹也说,“如今要下功夫,且须端庄存养。”这些富有文化内涵的遗存,可见主人的行为操守和道德品格的追求。

从一进入内,中轴线上依次排列为天井、春亭、正厅。一进与二进间有厢房连接。春亭是设在一进与二进之间天井中央的一座亭子式的建筑,是永安古代建筑的一个独特构造,它能起到房屋结构过渡的作用。在亭内品茗谈天,可不惧日晒雨淋,四面透风,又无局促窘迫之感,实在是别具匠心的构造。

正厅面阔五间,进深五间,耳房外还设有一小堂,耳房门窗雕刻图案以“已”字形连续纹作底,上有仙鹤、灵芝、宝瓶、蝙蝠等图案,并有对联“芝兰香蔼玉,奎壁光生云”;“祖鞭奋志迈,黎阁有经传”。这两副窗联蕴藏了不少信息,不妨来解读一下。第一副:“芝兰香蔼玉,奎壁光生云”。芝兰指兰花。永安在清代盛产素心兰,为当地的品牌兰花。道光年《永安县续志·物产》记载:“永无珍奇之产,即从前土贡,仅兰一种。”由此可知当年永安的素心兰还是进贡朝廷的贡品。“芝兰”也用来比喻有出息的子弟。

第二副对联:“祖鞭奋志迈,黎阁有经传”。“黎阁”指刘氏家庭。因宅主人姓刘,黄曾樾的妹夫为刘家后裔。“黎阁”原是储藏《刘氏宗谱》的地方,后成为刘氏的指代。“祖鞭”也是一个典故,出自《晋书·刘琨传》。《与亲故书》中说的是刘琨与祖逖为友,闻祖逖被用,曰:“吾枕戈待旦,志枭逆虏,常恐祖先着吾鞭。”此后,“祖鞭”就有努力向上,勉人发奋之意。这副对联讲述刘家有着辉煌的历史,子孙们须继续努力,超越先人,发扬光大。言语谆谆,其中苦心不言自明。

大夫第正厅堂摆设有香案、八仙桌、太师椅、茶几等家具。厢房和正厅的窗雕精美,图案多样。正厅檐部有卷棚挂落,墙壁贴满“捷报”,在主建筑两侧是竖天井,天井外侧各有八间小房间,分别是厨房、饭厅、储藏间和书房等。整座建筑精心设计、精心布局,体现出永安古代士大夫之家的精细和雅致。

大夫第现还保存着黄曾樾的书橱“慈竹居秘笈”以及印有“省驿运”字样的瓷器等物品。

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dnhmq.com/lcbx/22898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