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方更能保存传统闽粤烧瓦塔拜月娘,这样

时间:2023-4-3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广点通求职招聘交流QQ群 http://cgia.cn/news/chuangyi/1592212.html
中秋

今年的中秋与国庆两节合二为一,可谓百年难遇。作为中国延续千百年的古老节日,中秋节承担着聚合民族情感和家庭亲情的重要功能,但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,不同地区的人们过中秋的方式却千差万别。

01闽粤地区烧瓦塔

在元代,闽粤一带,人们“庆祝”中秋的方式十分独特,与吃月饼、赏月等主流方式格格不入,在全国上下同庆中秋的时节,闽越地区的人们却在思考着如何反抗元政府的暴政。

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?因为元朝建立之后,推行“蒙古人、色目人、汉人、南人”四等人的等级统治,生活在原南宋疆域内的汉人,也就是“南人”,地位是全社会当中最低的,因此受到了极大的政治压迫。

汉人地位低下

每逢中秋时节,当局出于担心民众聚众造反的考虑,下令将民间的铁器全部强制收集起来并进行销毁,十户人家只能共用一把菜刀。在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下,当地农民积攒了多年的怨气、怒气终于爆发,他们约定在中秋当天进行秘密性的串联活动,反抗政府的暴政。他们商定将写好的起义纸条夹在月饼当中,最终以烧瓦塔举火为号。

所谓的“烧瓦塔”,就是在广阔的空场中垒砌砖瓦,垒成“塔”的形状,再用石块砌成塔脚,用砖块垒成塔门,最后用瓦片从下往上垒,塔中央则以一根较粗的木头做塔芯。瓦塔垒成之后,人们用柴草填满塔,待时机一到便开始烧塔,以此作为起义的讯号。

瓦塔内部

随着时代的变迁,尤其是元朝崩溃瓦解后,烧瓦塔逐渐褪去了反抗性的暴力色彩,作为一项约定俗成的民俗传承下来,成为当地人们庆祝中秋的特色活动。他们除了烧柴草,还会将鞭炮等投向塔里,鞭炮在塔中发出极大的噼里啪啦的声音。人们一边烧瓦塔,一边赏月玩耍,整个村子呈现出一片红火热闹的景象。

烧瓦塔

02潮汕地区拜月娘

在广东汕头的潮南地区,也有着独具地方特色的中秋庆祝仪式。这座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的城市,背靠着山,面朝着海,与中原大陆截然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,决定了潮南地区的文化习俗与中原内陆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。复杂多变的气候地理环境,使得潮汕人一直奉行着“靠天吃饭”、“靠海吃饭”的观念,并有着浓厚的宗教信仰氛围,而这些都给潮汕地区的中秋文化增添了不一样的魅力。

潮汕地区

既然潮汕人对地方神有着如此强烈的信仰,那么在中秋节不得不进行的一项重点内容即是拜祭活动,甚至可以说,当地不仅在中秋节当天举行祭祀活动,而是一进入中秋所在的月份,便开始祭拜。

他们使用的拜祭用品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,一般来说要用到三种物品,一是银锭,二是香烛,三是供品。银锭并不是真的银子,在当地它还被人称作“纸钱”,就是将制作好的草纸涂抹上锡箔,然后捆成一捆一捆的,在潮汕方言当中被称作“锭”,由于锡箔看起来十分明亮,就像白花花的银子一般,故有“银锭”的称呼。除银锭之外,潮汕人还得准备丰富多样的中秋供品,而且供品十分讲究,他们将其分为主食(鸡鸭鱼肉等)、糕点、水果与芋头四种。其中鸡鸭鱼肉等主食类供品还不能是残缺的,除了猪之外必须都是完整的,鱼鳞都不能刮掉,这样才能表达对上天的尊重和内心的虔诚。

中秋供品

在宗教信仰如此浓厚的潮汕地区,祭拜对当地人来说如同吃饭一般正常且重要,更不用说到中秋节这一天了。在祭拜前的种种供品准备妥当之后,中秋那天就要进行最隆重的祭拜仪式——拜月娘了。这个习俗起源于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。

参与“拜月娘”仪式的以女性为主,她们在拜月娘之前,要先在家里进行一次大扫除,以迎接“月娘”的到来。她们盼望着能有嫦娥这样的美丽容貌,并能够嫁得一位好夫婿。潮汕地区地处东南沿海,是十分主要的侨乡,当地许多夫妻是长期分居两地的,有时候连中秋节都无法团聚,因此许多妻子便借中秋拜月娘仪式,来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。

祭拜月娘的供桌

在中秋节当晚,女人们要在月亮刚刚升起的时候,找一个广阔且露天的空地,摆设好香案,并放置瓜果、芋头、月饼等丰富精致的供品,有些女性还会在香案上摆置一些文具或化妆用品,摆置文具是母亲祈求上苍保佑孩子学业有成,摆放化妆品则表达了想要获得盛世美颜的心愿。一家人其乐融融,享受着中秋佳节的团圆氛围。

除拜月娘之外,潮汕地区还有着降神、吃芋头等种种习俗,这些都构成了潮汕地区的重要节日习俗。

03文史君说

中国的疆域幅员辽阔,各式各样的民俗就像遍野盛开的花朵一样装饰着历史文化的土壤。在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的中秋之夜,不同地区的人们正在用独特的方式庆祝佳节,既有潮汕地区为反抗元朝暴政而产生的“烧瓦塔”习俗,也有拜月娘这样的文化色彩浓厚的习俗,这些都展示出当地的历史变迁与人们的生活状态,而这才是真实而富有色彩的文化。

04参考文献

孙雪梅:《潮南中秋节习俗的变迁研究》,华中师范大学年硕士论文。

陈立锦:《福清中秋节习俗烧瓦塔研究》,华中师范大学年硕士论文。

(作者:浩然文史·刘越)

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,未经授权禁止转载!

本文所用图片,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,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,谢谢!

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,恳请各位读者朋友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dnhmq.com/lcbx/22981.html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