期末考试常考古代文化常识之古代纪年纪时方

时间:2023-3-30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北京中医白癜风怎么样 http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683497115202268129&wfr=spider&for=pc

现在我们国家普遍采用公历和农历纪年纪月纪日,当让也兼用生肖纪年,如农历年为狗年。那古代用什么方法纪年纪日呢?

一、古代纪年方法

1.年次纪年法

即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,是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。如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赵惠文王十六年,廉颇为赵将。”

2.干支纪年

是用十天干(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)和十二地支(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)依次两两相配而成的一种纪年方法。干支纪年法萌芽于西汉初,始行于王莽,汉章帝元和二年(公元85年),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。从此干支纪年固定下来,并一直延续至今未再混乱。

3.年号纪年

又称帝王纪年,是按照帝王即位的年次或年号来纪年。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。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,并以年号纪年。元代以前,一个皇帝一般有多个年号。明清时期,一个皇帝基本就用一个年号。期中清朝时期的“康熙”时间最长,长达61年;“乾隆”是60年,为了在位时间不超过康熙帝而将皇位让给儿子嘉庆帝。改元“嘉庆”后,因乾隆帝未驾崩,皇宫内依然用“乾隆”纪年,所以,“乾隆”在皇宫内纪年时间是最长。如《岳阳楼记》“庆历四年春”、《琵琶行》“元和十年”、《游褒禅山记》“至和元年七月某日”。

4.年号干支兼用法

由于干支纪年的循环往复,在宏观的时间尺度上容易照成混乱,因此古人常常并用帝王纪年和干支纪年,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,干支列后。

二、古代纪月方法

1.序数纪月法

用序数词来纪月的方法。如《谭嗣同》今年四月,定国是之诏既下”。

2.地支纪月法

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,正月配寅,依次类推,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“建”字。如:庾信《哀江南赋》:“以戊辰之年,建亥之月,金陵瓦解。”“建亥”即农历十月。

3.农历时节纪月法

农历各月还有月令别名,常见的有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“孟”“仲”“季”以示区分。

例如:

正月:端月、元月、寅月;二月:花月、仲阳、杏月、仲春;三月:桐月、佳月、季阳、桃月;四月:梅月、清和、麦月、孟夏;五月:皋月、蒲月、榴月、仲夏;六月:积月、荷月、伏月、季夏;七月:相月、瓜月、巧月、凉月、孟秋;八月:壮月、桂月、观月、仲秋;九月:玄月、菊月、剥月;十月:阳月、良月、坤月、孟冬;十一月:德月、葭月、龙潜、仲冬;十二月:腊月、涂月、季冬。

三、古代纪日法

1.序数纪日法

用序数词来纪月的方法。如《梅花岭记》:“二十五日,城陷,忠烈拔刀自裁。”

2.干支纪日法

干支纪日法是汉族民间使用天干地支记录日序的方法,它与干支纪年法一样,用干支相匹配的六十甲子来记录日序,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,六十天为一周,循环记录。如《石钟山记》“元丰七年六月丁丑”,即农历六月九日。

3.月相纪日法

月相纪日法。指用“朔、朏(fěi)、望、既望、晦”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。每月第一天叫“朔”,每月初三叫“朏”,月中叫“望”,“望”后这一天叫“既望”,每月最后一天叫“晦”。如《赤壁赋》“壬戌之秋,七月既望”。

4.干支月相兼用法

干支置前,月相列后。如《登泰山记》:“戊申晦,五鼓,与子颍坐日观亭。”

5.节日纪日法

①春节: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。此节乃一岁之首。古人又称元日、元旦、元正、新春、新正等,古代“春节”与“春季”为同义词。

②元宵:我国民间传统节日。又称正月半、上元节、灯节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、包饺子、闹年鼓、迎厕神、猜灯谜等。

③寒食:我国民间传统节日。节日里严禁烟火,只能吃寒食。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,在清明前一、二日。相传春秋时介子推与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,割股肉供文公充饥。文公复国后,子推不求利禄,与母归隐绵山。文公焚山以求之,子推坚决不出山,抱树而死。文公葬其尸于绵山,修祠立庙,并下令于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,以寄哀思,后相沿成俗。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,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。

④清明:我国民间传统节日。农历三月上半月,“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”,清明节由此得名。

⑤端午:我国民间传统节日。又称端阳、重午、重五。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,因“五”与“午”同音,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。一般认为,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。屈原忠而被黜,投水自尽,于是人们以吃粽子、赛龙舟等来悼念他。

⑥乞巧:我国民间传统节日。又称少女节或七夕。相传,天上的织女嫁给了地上的牛郎,王母娘娘将织女抓回天庭,只许两人一年一度鹊桥相会。每年七月初七晚上,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,摆设香案,穿针引线,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。

⑦中秋:我国民间传统节日。又称团圆节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,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,故称中秋。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,更富浪漫色彩。

⑧重阳:我国民间传统节日。《易经》将“九”定为阳数,两九相重,故农历九月初九为“重阳”。重阳时节,秋高气爽,风清月洁,故有登高望远、赏菊赋诗、喝菊花酒、插茱萸等习俗。

⑨腊八节,俗称“腊八”,即农历十二月初八,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、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,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。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。有吃赤豆粥、祭拜祖先等习俗。佛教的腊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。

⑩除夕:我国民间传统节日。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,家家在打扫一新的屋里,摆上丰盛的菜肴,全家团聚吃“年饭”。此夜大家通宵不眠,或喝酒聊天,或猜谜下棋,嬉戏游乐,谓之“守岁”。零点时,众人争相奔出,在庭前拢火燃烧(古称“庭燎”,取其兴旺之意),并在这“岁之元,月之元,时之元”的“三元”之时抢先放出三个“冲天炮”,以求首先发达,大吉大利。此时,爆竹声、欢叫声响成一片,一派“爆竹声中除旧岁”的景象。

四、古代纪时法

1.天色纪时法

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,它们的名称是:夜半、鸡鸣、平旦、日出、食时、隅(yú)中、日中、日昳(dié)、晡(bū)时、日入、黄昏、人定。

2.地支纪时法

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。

3.五更纪时法

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,用鼓打更报时,所以叫作五更、五鼓,或称五夜。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仰头相向鸣,夜夜达五更。”

4.特定称谓纪时法

①平明:天刚亮的时候;

②日暮:太阳快落山的时候;

③夜阑:夜将尽的时候。

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dnhmq.com/lcbx/22947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