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饼拍了拍你拜月赏月兔儿爷,这些

时间:2023-4-15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北京著名皮肤病医院 http://m.39.net/pf/a_4322698.html

盼望着盼望着,十天长假终于到账啦!大家在愉快的开启玩耍时光的同时,不要忘了,今天还是中秋节哦!中秋节除了吃月饼、逛花灯外还有哪些习俗呢?拜月、赏月、兔儿爷……是不是感觉这些习俗有些陌生?那就再接着往下看一看吧。

从神坛走向民间——祭月、拜月、赏月、玩月

祭月是上古流传下来的仪式,早在西周时期便有与祭月相关的记载,“天子春朝日,秋夕月”,意思就是天子要在春天祭祀太阳,秋天祭祀月亮。《礼记·祭法》中也有“夜明,祭月也”的记述。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,这种原本只在宫廷贵族中出现的仪式走下神坛,在民间流传开来,原本庄严肃穆的国家仪式也逐渐演化为更有人情味儿的民间拜月。拜月的风俗源于北宋,在中秋节那天,无论男女老少,都要焚香祭祀,对着月亮说出自己的心愿,希望月亮能保佑自己。

相传中秋拜月的由来与古代齐国的丑女无盐有关,无盐相貌丑陋却有着过人的才华,她幼时常常拜月,后来凭借超群的品德入宫,但从未被宠幸。某一年的八月十五,齐王偶然在月光下见到她,突然觉得她美丽出众,于是便立她为皇后。拜月时一般设大香案,摆上月饼、西瓜、苹果、红枣、李子、葡萄等祭品,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。《帝京景物略》记载,“八月十五日祭月,其饼必圆,分瓜必牙错,瓣刻入莲花。……其有妇归宁者,是日必返夫家,曰团圆节也。”大概意思是说,月饼必须要做成圆形的,西瓜则要切成莲花状,然后将象征月亮的神像放在朝向月亮的方向,点燃红烛,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,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。

“赏月”、“玩月”的娱乐气氛就更浓厚了。明代《江南志书》记载:“常熟县八月望日,游人操舟集湖桥望月。”到了八月十五这一天,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来到湖边,一边划着小舟喝着桂花酒,一边欣赏美丽的月色。古人玩月并不仅仅是只玩赏中天朗月,而往往是把月和大自然中的其他景物连带在一起观赏,比如著名的景观“卢沟晓月”、“三潭印月”等,都是人们中秋玩月的绝好所在。

三潭印月

胡饼还是月饼——“月饼”名称的由来

月饼可谓是中秋节的最大主角了,无论古今,家家户户过节时的桌上都少不了一盘月饼。月饼原本是天子、贵族祭月时的贡品,流传到民间后,就逐渐成为朋友间互相赠送的礼品。明代《西湖游览志》称:“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,民间以月饼相馈,取团圆之义。”而大文豪苏轼也曾以“小饼如嚼月,中有酥和饴”来夸赞月饼的美味。

提到月饼,那还要再说一说“月饼”这一名称的由来。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。相传唐高宗时期,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大胜而归,有吐蕃商人在八月十五向皇上献上一种圆形的胡饼庆祝军队大捷。唐高祖李渊指着盒中的圆饼笑称:“应将胡饼邀蟾蜍”,随后与群臣分食。随后,长安城中逐渐出现了制作胡饼的糕点铺,后来有一年中秋之夜,唐太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,唐太宗嫌“胡饼”的名字不好听,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,随口说出“月饼”二字,从此“月饼”的称呼便逐渐流传开来。

到了清朝,人们制作月饼的技艺逐渐成熟,五仁月饼更是出现在了食谱当中,清人袁枚《随园食单》中写道:“酥皮月饼,以松仁、核桃仁、瓜子仁和冰糖、猪油作馅,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,迥异寻常。”这应该就是咱们现代五仁月饼的雏形了。清代诗人袁景澜有一首《咏月饼诗》,其中有“入厨光夺霜,蒸釜气流液。揉搓细面尘,点缀胭脂迹。戚里相馈遗,节物无容忽……儿女坐团圆,杯盘散狼藉”等句,将月饼的制作过程、亲友间互赠月饼以及设家宴及赏月的过程细细描述了一遍。

紫不紫,大海茄,八月里供的是兔儿爷——兔儿爷是什么

在北方城市,尤其是老北京,一到八月十五,大街小巷的铺子里都会摆满大大小小的兔儿爷瓷像。《燕京岁时记》记载“每届中秋,市人之巧者,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,谓之兔儿爷。”相传北京城里曾闹过一场瘟疫,病死者众多,月亮上的玉兔看到了,偷了仙界的药治好了瘟疫。人们想给玉兔送东西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,可玉兔什么也不要,只是向别人借衣服穿,每到一处就换一身装扮,有时候打扮得像个小贩,有时候又像个算命的。一会儿是男人装扮,一会儿又变成妇女。为了尽快给人们治病,路上不停地换坐骑赶路,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和感谢玉兔,就将玉兔供奉为祛灾除病的“兔儿爷”。

标准的兔儿爷是扮作京剧武生的扮相,身披金盔金甲,外裹红色战袍,脚蹬厚底靴,还要以黑虎作为坐骑。随着社会发展,民间的能工巧匠们还会把兔儿爷做成兔首人身的商贩、或是剃头师父、或是缝鞋、卖馄饨、茶汤的,形形色色,不一而足。老舍先生在《四世同堂》中有过这样的描写:“脸蛋上没有胭脂,而只在小三瓣嘴上画了一条细线,红的,上了油;两个细长白耳朵上淡淡地描着点浅红;这样,小兔的脸上就带出一种英俊的样子,倒好像是兔儿中的黄天霸似的。它的上身穿着朱红的袍,从腰以下是翠绿的叶与粉红的花,每一个叶折与花瓣都精心地染上鲜明而匀调的彩色,使绿叶红花都闪闪欲动。”

结语

总体而言,中秋节是一个“浪漫”的节日,从上古时期的祭月,到逐渐民间化的拜月、赏月、玩月,都寄托了古今中华民族对于家人团圆的期盼、阖家欢乐的向往。中秋国庆双节到来之际,与家人欢聚一堂,吃着蟹,品着桂花酒,望着空中那一轮皎洁的圆月,岂不美哉?正所谓是,“中秋月。月到中秋偏皎洁。偏皎洁,知他多少,阴晴圆缺。阴晴圆缺都休说,且喜人间好时节。好时节,愿得年年,常见中秋月。”

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dnhmq.com/lcbx/23131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